孤本元明雜劇/序
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於 2024年5月16日 (四) 18:19 由 Ccddb admin留言 | 貢獻 所做的修訂 (建立內容為「<h3><span class="序題">序</h3> <p>雜劇之名。始於宋初。顧其詞盡佚。體裁如何。不復可徵。有元崛興。作者最盛。沿及明代。流風未泯。前後三百餘年間。海甯王君靜安『曲錄所載。凡九百四十一種。可謂盛矣。然王君當日親見其書者。『元曲選』百種。及零星刻本十數種而已。近三十年。學者皆注意於此。於是武進董氏誦芬室。吾吳吳氏奢摩他室。…」的新頁面)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跳至導覽跳至搜尋

雜劇之名。始於宋初。顧其詞盡佚。體裁如何。不復可徵。有元崛興。作者最盛。沿及明代。流風未泯。前後三百餘年間。海甯王君靜安『曲錄所載。凡九百四十一種。可謂盛矣。然王君當日親見其書者。『元曲選』百種。及零星刻本十數種而已。近三十年。學者皆注意於此。於是武進董氏誦芬室。吾吳吳氏奢摩他室。缽山圖書館。日本京都大學及節山鹽谷氏。皆印其所藏珍秘。以公之世。誠為藝林盛事。然除去重複之本。總計種數。不足二百。是則亡失者仍十之七八矣。茲者也是園所藏元明雜劇。忽發現於海上。全書七十二冊。都二百六十九種。缺。八冊。凡二十七種。除已見之『元曲選』及近日印本者九十四種。重複之本四種。計得往昔未見之本。百四十四種。涵芬樓假而印之。名曰『孤本元明雜劇』。屬余以校刊之役。是書最初為明趙元度所搜集。抄自內府及東阿于小谷者居多。元度名琦美。常熟趙文毅公用賢之長子。好藏書。自號清常道人。有『脈望館書目』。『讀書敏求記』云。清常歿。其書盡歸牧翁。武康山中。白晝鬼哭。書之精爽若此。然絳雲一燼之後。凡清常手校秘書。都未為六丁收去。牧翁悉作蔡邕之贈。豈非幸哉。然則此書乃由脈望館絳雲樓以轉入也是園者也。其中明刻本六種。餘皆明抄。大都有清常校題。然於誤字頗多未改者。亦有改之未的者。抄校雖未精善。而三百年沉埋之古籍。今得讀之。吾輩眼福不淺矣。校讀既竟。可釋昔時之疑者。蓋有數端。臧氏百種。或疑其去取未當。不免采碔砆而遺珠玉。以此書證之。則臧氏所遺。誠然有之。特尚不多。一也。古今談曲者。咸以關漢卿為巨擘。以此書證之。則寧推實夫仁甫。駕而上之。更有不著姓名之本。如『劉弘嫁婢』『村樂堂』等。古拙清新。兼擅其長。堪為元曲中之絕唱。未可貴耳賤目。以古人之說為定評。二也。伶工學習南曲。便於趕板。每將應有襯字。妄行刪去。故其腳本如『綴白裘』之類。比傳奇原本襯字為少。今此書亦為明代伶工傳習之抄本。而多疊床架屋不可通之襯字。以與有刻本者(如『鎖魔鏡』及與『元曲選』重複之各本)相較。則刻本固文從字順。其襯字遠比抄本為少。乃知抄本中不可通之襯字。皆係伶人妄增。以字代腔。使便記憶。非撰曲時所本有。三也。臧氏選劇。務取名作。士禮居三十種。及缽山圖書館二十七種。皆元明刻本。亦多佳劇。讀者於元明劇本。徒見文人學士稱賞之作。莫見草野俚俗嗜好之談。此書荃茅並采。其中拿妖捉怪拳棒跌打諸劇。取悅庸眾耳目。雖文字無足取。要可見當時流俗風尚。四也。故此書出而元明兩代之雜劇。非特驟增一倍。且於雅俗兩途。可窺其全。為研究兩代草野風俗人情者所不可缺也。校印既畢。撮其大略。以告讀者。

辛巳仲春朔日茂苑王季烈時年六十有九

滄州孫子書君楷第。著有述也是園藏劇之圖書專刊二十萬言。考訂甚詳。足使此書增價。余於校印畢後。始得讀之。因略采其說。入提要中。至此本初校者。為我吳姜佐禹君殿揚。覆核者為海鹽張菊生君元濟。函牘往返。推敲入細。皆有功此書之流播者也。敬附識於此。

烈又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