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曲語辭匯釋/朅來/(五)
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於 2024年5月23日 (四) 21:10 由 Ccddb admin留言 | 貢獻 所做的修訂 (建立內容為「===朅來(五)=== ======== 朅來,語助辭。<span class="專名">張協</span>《雜詩》:「感物多思情,在險易常心,'''朅來'''戒不虞,挺轡越飛岑。」<span class="專名">陳子昂</span>《感遇》詩:「'''朅來'''豪遊子,勢利禍之門。」<span class="專名">張九齡</span>《奉和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》詩:「'''朅來'''青綺外,…」的新頁面)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跳至導覽跳至搜尋

朅來(五)

朅來,語助辭。張協《雜詩》:「感物多思情,在險易常心,朅來戒不虞,挺轡越飛岑。」陳子昂《感遇》詩:「朅來豪遊子,勢利禍之門。」張九齡《奉和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》詩:「朅來青綺外,高在翠微先。」李益《自朔方還法雲寺三門避暑》詩:「予本疏放士,朅來非外矯。誤落邊塵中,愛山見山少。」蘇軾《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》詩:「朅來震澤都如夢,只有苕溪可倚樓。」以上各朅來字,皆難強解,蓋朅與來皆為語助辭,合為一辭,以之發語,不為義也。亦有只用一朅字者。蘇軾《生日王郎以詩見慶》詩:「從冰叟來游宦,肯伴臞仙亦號儒。」《宋百家詩存》,劉弇《大孤山》詩:「中有神臨,睥睨舟往還。流俗謂女子,彯纓來此山。」亦皆語助,不為義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