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碧雞漫志/卷一/01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碧雞漫志/卷一/01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h2 class="卷首題">碧雞漫志 卷第一</h2> <p class="作者">宋 <span class="專名">王灼</span>著</p> 或問歌曲所起,曰:天地始分而人生焉,人莫不有心,此歌曲所以起也。<span class="書名">舜典</span>曰:『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』<span class="書名">詩序</span>曰:『在心為志,發言為詩,情動于中而形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歎之;嗟歎之不足,故永歌之;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』<span class="書名">樂記</span>曰:『詩言其志,歌詠其聲,舞動其容:三者本于心,然後樂器從之。』故有心則有詩,有詩則有歌,有歌則有聲律,有聲律則有樂歌。永言,即詩也,非于詩外求歌也。今先定音節,乃製詞從之,倒置甚矣。而士大夫又分詩與樂府作兩科。古詩或名曰樂府,謂詩之可歌也,故樂府中有歌,有謠,有吟,有引,有行,有曲;今人于古樂府,特指為詩之流,而以詞就音,始名樂府,非古也。<span class="專名">舜</span>命<span class="專名">夔</span>教胄子,詩歌聲律,率有次第。又語<span class="專名">禹</span>曰:『予欲聞六律、五聲、八音在治,忽以出納五言』。其君臣賡歌,九功、南風、卿雲之歌,必聲律隨具。古者采詩,命太師為樂章,祭祀、宴射、鄉飲皆用之,故曰:正得失,動天地,感鬼神,莫近于詩。先王以是經夫婦,成孝敬,厚人倫,美教化,易風俗。詩至于動天地,感鬼神,移風俗,何也?正謂播諸樂歌,有此效耳。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,若<span class="專名">漢文帝</span>使<span class="專名">慎夫人</span>鼓瑟,自倚瑟而歌,<span class="專名">漢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魏</span>作三調歌辭,終非古法。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碧雞漫志]]|section=卷一/01|previous = [[碧雞漫志/序|序]]|next = [[碧雞漫志/卷一/02|卷一/02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碧雞漫志/卷一/01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