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度曲須知/絃索題評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度曲須知/絃索題評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h3 class="th3a"><span class="條題">絃索題評</span></h3> <p>我<span class="專名">吳</span>自<span class="專名">魏良輔</span>為『崑腔』之祖,而南詞之布調收音,既經創闢,所謂『水磨腔』、『冷板曲』,數十年來,遐邇遜為獨步。至北詞之被絃索,向來盛自<span class="專名">婁東</span>,其口中嫋娜,指下圓熟,固令聽者色飛,然未免巧於彈頭,而或疏於字面,如『碧雲天』曲中『狀元』之狀字,與『望蒲東』曲中『侍妾』之侍字,『梵王宮』曲中『金磬』之磬字,及『多愁多病』之病字,『晚風寒峭』曲中『花枝低亞』之亞字,本皆去聲,反以上聲收之。此等訛音,未遑枚舉,而又煩絃促調,往往不及收音,早已過字交腔,所為完好字面,十鮮二三,此則前無開山名手,如<span class="專名">良輔</span>之於南詞者,故向來絕少到家,而衣缽所延,遂多乖舛。邇年聲歌家頗懲紕繆,競效改絃,謂口隨手轉,字面多訛,必絲和其肉,音調乃協。於是舉向來腔之促者舒之,煩者寡之,彈頭之雜者清之,運徽之上下,婉符字面之高低,而釐聲析調,務本<span class="書名">中原</span>各韻,皆以『磨腔』規律為準,一時風氣所移,遠邇群然鳴和,蓋<span class="專名">吳</span>中『絃索』,自今而後始得與南詞並推隆盛矣。雖然,今之北曲,非古北曲也;古曲聲情,雄勁悲激,今則盡是靡靡之響。今之絃索,非古絃索也;古人彈格,有一成定譜,今則指法遊移,而鮮可捉摸。誠使度曲者,能以邇來磨琢精神,分用之討究古律,則其於絃索曲理,不庶稱美備也哉。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度曲須知]]|section=度曲須知/中秋品曲|previous = [[度曲須知/絃索題評]]|next= [[度曲須知/出字總訣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度曲須知/絃索題評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