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孤本元明雜劇/洞天玄記/洞天玄記前序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孤本元明雜劇/洞天玄記/洞天玄記前序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h3><span class="序題">洞天玄記前序</h3> <p>三百篇之作。有益於風教。尚矣。世降俗未。今不古若。冬葛夏裘。不無恐泥。是以古詩之體。一變而為歌吟律曲。再變而為詩餘樂府。體雖不同。其感人則一也。世之好事者。因樂府之感。又捃摭故事。若忠臣烈士。義夫節婦。孝子順孫。編作戲文。被之聲容。悅其耳目。雖曰俳優末技。而亦有感人之道焉。波及瞿曇氏。亦有西遊記之作。其言荒誕。智者斥其非。愚者信其真。予常審思其說。其曰唐三藏者。謂己真性是也。其曰豬八界者。玄珠謂目也。其日孫行者。猿精謂心也。其和尚者。謂意。白則言其清靜也。其曰九度至流沙河。七度被沙和尚吞噉。沙和尚者。嗔怒之氣也。其曰常得觀世音救護。觀世音者。智慧是也。其曰一陣香風還歸本國者。言成道之易也。人能先以眼力。看破世事。繼能鎮心猿。拴智馬。又以智慧而制嗔怒。伏群魔。則成道有何難哉。吁。什氏之用意密矣。惟夫道家者流。雖有韓湘子藍關記。呂洞賓修仙等記。難足以化愚起懦。然於闡道則未也。吾師伯兄太史升菴。居滇一十七載。遊神物外。遂倣道書。作洞天玄記。與所謂西遊記者同一意。其曰形山者身也。崑崙者頭也。六賊者心意眼耳口鼻也。降龍伏虎者。降伏身心也。人能如此。則仙道可冀矣。此書當與西遊記並傳可也。愚也不揣凡骨。孜孜於神仙之學。其於明道立功。亦分內事也。偶睹斯文。有益吾言。庶乎不負所作。若曰恣取諧謔。貪婪哺啜。則吾何取於爾哉。</序文><p class="署名">嘉靖任寅冬十月吉日門下弟飛雲山人紫庭真逸楊悌用安序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孤本元明雜劇/洞天玄記]]|section=孤本元明雜劇/洞天玄記/洞天玄記前序|next= [[孤本元明雜劇/洞天玄記/洞天玄記序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孤本元明雜劇/洞天玄記/洞天玄記前序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