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211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211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《南音三籟》云:「作曲須先識字,否則往往誤用。如梁伯龍《浣紗》<span class="牌">金井水紅花</span>云:『波冷濺芹芽,濕裙靫。』『靫』字法用平聲。然『靫』,箭袋也。若『衣衩』之『衩』,屬去聲。李義山詩:『十歲去踏青,芙蓉作裙衩。』是為明證。此其失自陳大聲散套<span class="牌">節節高</span>之『蓮舟戲女娃,露裙衩』始耳。湯臨川<span class="牌">懶畫眉</span>:『荼䕷抓住裙衩線』,亦誤。僅陳玉陽<span class="牌">玉抱肚</span>云:『打毬回,紛紛衩衣』,獨是。又《浣紗》<span class="牌">劉潑帽</span>云:『娘行聰俊還嬌倩,勝江南萬馬千兵。』不知『倩』有二音。一『顧倩』之『倩』,作去聲讀。一作『茜』,即『巧笑倩兮』之『倩』,言美也。此曲字義,當作『茜』音,今却押庚青韻中。他若癭之為『穎』音,頸瘤也,鄭虛舟《玉玦記》:『却教愧煞癭瘤婦』,是認作平聲矣。又《莊子》:『藐姑射之山』,『射』音『亦』。『巾櫛』之『櫛』,音『率』,而汪南溟《高唐記》與『雪』、『滅』同押,至以『纖』、『殲』、『鹽』三字並押車、遮,是徽州土音也。又云:『招魂未得,空歌楚些』,『些』音蘇箇切,惟『些少』之『些』乃作平聲,今以『楚些』作平聲,何也。伯龍以『些』與『飛』同押,又認『些』字作『西』字音,為蘇州土音也。又有舉世皆誤而為不可解之字者。今列戲目,而曰『第一齣』,字或作『折』,或作『出』,問從何來,則默不能對也。蓋字書從無此字,惟牛食已復出曰『齝』,音『笞』,傳寫者誤寫『台』為『句』,以『齝』作『齣』。『齝』原作『𪗪』,以『𪗪』作『齣』,在屈筆毫釐之間,以致展轉傳誤,不若古劇『第幾折』為妥也。」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211|previous = [[劇說/210]]|next= [[劇說/212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211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