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列朝詩集小傳/序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列朝詩集小傳/序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h2 class="th2a"><span class="卷首題">彙刻列朝詩集小傳序</span></h2> <p>凡一書之成,必有序。序有二義:一曰序其所以作者之指也,其義有未盡,則作後序,不然無二序也;二曰序其所以重刻之指,或歲久版壞,紙敝墨渝,繕寫而重刻之,非是則於書中抽出其論贊,如呂東萊品節之類,是宜序所以刻者之指也。『列朝詩集小傳』,先族祖牧齋公入本朝為秘書院學士,以老謝歸里居,發其家所藏故明一代人文之集,就其詩而品騭之,案其姓氏爵里平生,與其詩之得失,為小序以發其端,如子夏之序、毛公之註,其例也。鄭康成之箋出,尊毛氏之註曰『傳』,其後直名之曰『毛詩』;則今稱錢氏『列朝詩』,名之曰『傳』,不為僭矣。此序其所以作者之指也。今上五六年間,余移家金陵,周元亮侍郎、方爾止文學,聚而商於余曰:『君家是書,合之詩,則錢氏之詩序也而可;離之詩,則續「初學」、「有學集」之後而可。否則孤行其書,為青箱之本、枕中之秘,無不可。』蓋當時海內之愛其文之著如此。各以事散去,未暇以為。忽忽今三十年矣!今者,誦芬堂之有是刻也,猶是志也。此序其所以刻之指也。八年冬,汪鈍菴招余,與計甫草、黃俞邰、倪闇公夜飲,論詩於戶部公署。出其集中有『與梁侍御論吳氏「正錢錄」書』。錢則心知其為牧齋公,未知吳氏何人也。比余去金陵,館常州董侍御易農家,易農為余言,吳氏名殳,字修齡,工於詩,深於禪,其雅遊也。遂就求其是錄觀之。大抵吳氏之論文,專主歐、蘇,故譏彈『詩集傳』,不遺餘力,亦不知吳君蓋有為言之。一時走筆,代賓戲、客難,駁正如干條。駁正者,駁其『正』也。『正』曰:『「以潰於成」,潰字雖出「詩」,藏弆字雖出「漢書」,歐、蘇古文不用。』燦駁曰:『既出「詩」,出「漢書」,何以不可用?豈歐、蘇在「詩」與漢之前耶?昔人謂韓文、杜詩,無一字無出處;然則將出於何處耶?』『正』曰:『元美之文,北京稱長安。明之長安,自屬西安府。吏部無大冢宰之名。』謂『牧齋引用,多類元美,文理為不通』。燦駁曰:『「漢書翟方進傳」,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士。案:宰士出「公羊傳」,古人往往以古銜貌時事。文理不通,自班固始耶?』『正』曰:『空同換古句,元美遂換古字。以枋換柄,以晉換進,以跳換逃,以並換傍。牧齋換字不少。』駁曰:『曾子固,歐陽之門人也。其序鑑湖圖曰「南並山,西並隄」。至宋金華為星吉公碑,「跳走數千餘里」,又「湖廣地並江北」,金華則其錄中所謂國初景濂,猶守模範者。』『正』曰:『永叔不求新奇,絕無塵言。宋子京好新奇,便塵腐滿紙。牧齋矯尾厲角,嘔心鉥腎,急就倚待。洛誦職志,舍「新唐書」,無此字句。』駁曰『韓琦不悅宋祁,指「新唐書列傳」文采雕飾,命歐公看群改正,歐公嘆曰:「宋公前輩,所見不同。且於此日久功深,我可掩其長哉!」觀歐之傾倒於宋,則「新唐書」亦未可輕議。』『正』曰:『「太守謂誰?廬陵歐陽修也。」但可一用。「余,虞山蒙叟錢某也。」屢用。八十元老,無限童心。』駁曰:『太史公之文,變化極矣!吳君固云子長不易言。然如「平準書贊」,自高帝前「尚已,靡得而記」;「外戚世家」,則云秦以前尚矣,「靡得而記焉」;「遊俠傳」云,「古布衣之俠,靡得而聞已」。句法亦屢用。太史公豈其有童之心也耶?』『正』云:『「馬裕傳」既云「生四子矣」,兩行後又云「兄弟四人」。』駁曰:『「漢書原涉傳」,既曰「祁太伯同母弟王遊公」,後不必曰「遊公母即太伯母」。「五代史」,「劉仁贍降,其副使孫羽等作為降書」,贊又曰,「實錄載降書,其副使孫羽所為也」。何為也?至謂「童某傳」,削稿之削字非竹簡也,蹶張,弩名,足踏而張之,不當襲古人誤用也,箏、琶二字之無出也;「王逢年傳」,古文奇字之非孔壁篆字也,生員之無辟召也,屬吏之不稱故吏也,詩次韻之不當題再用前韻也,諸如此類,疑譌弘多,略舉數條,不為典要。若必順吳氏而為之辭,則是劃天水為鴻溝,瓣香歐、蘇;截漢唐為荒服,屏𠩋班、韓。嘻,其甚矣!故僭有此駁。』當是時,余猶未識吳君也。十七年,始與君會於東海尚書相國之家。易農適亦以事至,置酒相歡也。君慨然曰:『曩殳以詩文謁牧齋公於虞山,不見答。不平之鳴,抨擊過當,亦竊不意公等議其後矣。』易農曰:『無庸,是書具在。竊虞學者之擇焉而不精,存吳氏之「正」,則讀書家之心眼日細。又虞學者之語焉而不詳,存錢氏之駁,則著作家之風氣日上。』一時以為篤論。言猶在耳,忽忽三十年。追數前論文諸公,元亮、爾止、鈍菴、甫草、虞邰、闇公、易農,並東海尚書相國,俱已古人往矣。前三年,吳君在婁東,遙和玉峰上巳禊飲之篇,想見頭童齒豁如予,未知其在以否。而余以八十七翁,編閱是書,不覺泫然流涕。而余因吳氏主張歐、蘇之說,有感焉。夫文既號而讀之曰古,則必也其理、其意本於經,其格、其局法本於史,即鍛字琢句本於古作者,如馬、班、范、韓、柳,不同於今之謂古,先儒已言之矣。韓昌黎,古文也;歐文,今文也;反不如唐人四六,猶有古意、古字句。今自專主歐、曾之說興,近來學者不讀書好學,竟以時文家八股語助為古文,而侈然號而讀之曰古文,是又不如成、弘、正、嘉先輩程墨,猶有古意、古字句也。牧齋公之在當時,親懲北地、濟南、谼中、大函生吞活剝之非,因而論詩則推茶陵,論文則推震川,特以開陳後學,歸之於正;至其所自為文,於班、馬未敢雁行概,下擬蔚宗而極於『三國』、『南北史』、六朝唐宋之作,不名一家,不拘一體。蓋學問則地負海涵,文章則班香范艷。『詩傳』,其晚年小文字之一種也。輇才小儒,兔園夫子,家無其書,胸無其字,遽以八股時文之歐、曾,妄議萬卷胸中之前輩,則亦比於井蛙觀天、蚍蜉撼樹而已!而於是書何有焉?蓋亦已擅『檀弓』之蕝禮,薄『呂覽』之縣金者矣!誦芬堂主人,余之親翁黃君,名錫紱,屬余編次,因而序之,以告於後學。康熙三十七年立春己巳,虞山八十七翁族孫陸燦書。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列朝詩集小傳]]|section= 序|next= [[列朝詩集小傳/乾集上/太祖高皇帝|太祖高皇帝<span class="注">朱元璋</span>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列朝詩集小傳/序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