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園原/曲白六要
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跳至導覽跳至搜尋

曲白六要

音韻。句讀(音逗)。文義。典故。五聲。尖團。


音韻

每發一字,先審其唇、齒、喉、舌、鼻,或半唇、半喉,或半舌、半齒,或半齒、半鼻,均須辨明。各有一定部分,不可強使歸於他部。特製出一表列下。按表類推,則不致有娛矣。
唇―――――――非夫奉微
齒―――――――至恥是射
喉―――――――號奧靠歐
舌―――――――黎樓亮列
鼻――無純乎鼻音,皆係與他音相輔者。如:――西一令進

<按語>按上表所列類推之,則發出之音,自然字正音圓,不致有唱者為『天』聽者為『焉』,唱者為『地』聽者為『息』,唱者為『元』聽者為『言』,唱者為『黃』聽者為『旁』之弊也。</按語>


句讀

句者,一整句也;讀(音逗)者,半句也。唱曲時不分句、讀,尚有腔調以繩之;惟說白必須句、讀分明,方能達出本意。如『豈不知聖人云』,『豈不知』三字為讀,至『聖人云』始為一句。說白至讀時,略微一頓,不可過久;至一句,則稍久亦無妨也。


文義

曲白須先知其講解。又有字同義不同、字同音不同之別。

<按語>字同義不同:容易 從容 容貌</按語> <按語>字同音不同:華山(音畫) 華夏(音劃) 華萼(音花)</按語> <按語>以此類推,虛心研習,可免訛字、訛音之疵。</按語>


典故

詞曲說白之內,往往引用古人典故,務須查明出處,心中了了,則可以傳神。


五聲

五聲係陰平、陽平、上、去、入是也。唱曲不知發聲、收聲之理,則其字音出口即變。要知五音之別,須將下列之表讀熟千遍,然後逢字即知陰陽矣。


五聲表

陰平 陽平 上 去 入
風  縫  諷 奉 父
煙  言  眼 宴 易
聲  繩  省 盛 是
書  贖  屬 樹 朔</列表> <按語>陰平――由高而低。發音高,收音低。</按語> <按語>陽平――由低而高。發音低,收音高。</按語> <按語>上――其音向上。</按語> <按語>去――其音向前。</按語> <按語>入――其音短而急。</按語> <按語>凡工尺短者,可以脫口而出;工尺長者,須將一字分為數音,如『人』字,若工尺長,則可分為『任』、『惡』、『恩』,徐徐吐之。惟陰平字不宜分音。神而明之,得其三昧矣。</按語>

尖團

尖字、團字之分,近日罕有知其據者,往往團字變為尖字,實為曲白之大病。夫尖字係半齒音,如酒、箭、線,乃半齒音,故應用尖;久、劍、現則不然,非隨意可以念成尖字也。近時多不察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