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靜志居詩話/卷十一/鄧黻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靜志居詩話/卷十一/鄧黻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h3 class="th3a"><span class="條題">鄧黻</span></h3> <p class="附傳"><span class="專名">鄧黻</span>、字<span class="專名">文度</span>。其先<span class="專名">松江</span><span class="專名">華亭</span>人,徙<span class="專名">常熟</span>。中<span class="專名">正德</span>丁卯舉人。</p> <p><span class="專名">文度</span>歌<span class="書名">鹿鳴</span>後,喪母,遂不上公車。以通經博古為務。嘗與客論文,其大略云:『文章粹於經,聖賢以其精藴而形諸辭。辭可以已,聖賢必無事於作,作焉者,不得已也。三代而下,放臣棄婦之辭,讀之尤足以興感者,性情也。今之為文者,無古人之性情。與其所遇之時事,辭與意背,以諛為容,以聚為約,浮濫而無法則,可以無作。或言:<span class="專名">西京</span>之文近乎古,不知壞古人之文者,<span class="專名">楊子</span>諸人有責焉。』書出,<span class="專名">陸子餘</span>、歸熙甫皆是之。當<span class="專名">嘉靖</span>中,<span class="專名">伯安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道思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應德</span>既往,<span class="專名">于鱗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元美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明卿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伯玉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本寧</span>之派盛行,詩古文交失其真。<span class="專名">文度</span>之論,其力挽元氣者與?詩亦崛奇,不沿七子之習。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靜志居詩話/卷十一]]|section= 鄧黻|previous = [[靜志居詩話/卷十一/張含|張含]]|next= [[靜志居詩話/卷十一/汪本|汪本]]}} [[Category:鄧黻]]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靜志居詩話/卷十一/鄧黻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