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譚曲雜劄/14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譚曲雜劄/14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p><span class="專名">周德清</span><span class="書名">中原音韻</span>,舌本甚調,聯叶甚協,自是明白可依,知者可以闇合無訛,非若<span class="專名">休文</span>詩韻龐雜乖離也,故<span class="專名">元</span>人北劇一準而用之。今人作詩,必不能跳越<span class="專名">休文</span>韻,以<span class="專名">唐</span>人遵之之故。乃曲之於<span class="專名">德清</span>韻,不能如<span class="專名">元</span>人遵之,何哉?此自<span class="書名">琵琶</span>等舊曲,皆不免旁犯,則以轉韻、借叶易於成章耳。然北曲僅存者,無一失韻;南曲盛行者,反不能然,正恐流傳竄改,未必皆作者之故也。其廉纖、監咸、侵尋閉口三韻,舊曲原未嘗輕借。今<span class="專名">會稽</span>、<span class="專名">毗陵</span>二郡,土音猶嚴,皆自然出之,非待學而能者;獨東西<span class="專名">吳</span>人懵然,亦莫可解。近來知用韻者漸多,則<span class="專名">沈伯英</span>之力不可誣也。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譚曲雜劄]]|section =譚曲雜劄/14|previous = [[譚曲雜劄/13]]|next = [[譚曲雜劄/15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譚曲雜劄/14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