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譚曲雜劄/09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譚曲雜劄/09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p>本曲調有不用尾聲,則煞句即是尾—唱法亦然—故舊曲亦必於此用老句、妙句煞之。如<span class="書名">琵琶</span>『下絲綸不愁無處,笑伊村煞』,<span class="書名">拜月</span>『知他喚愁是甚的,總不解愁滋味』,<span class="書名">金印</span>『男兒好和歹,都是這番命裡』之類是也。今人於尾聲且漫然塗塞,況於煞句,尤不通此竅矣。大凡過曲至末,緊板緊腔調不可舒者,則以尾聲漸舒其調以收之;若過曲有四曲二曲,而末處調可舒者,即不可用尾,唯唱時略舒末句以作尾而已。此自一定之法。今填曲者不知,以為凡曲必宜有尾矣,而唱曲者見無尾舊曲,即造一尾以添之,以至<span class="書名">琵琶</span>、<span class="書名">拜月</span>紛紛多有續貂,良可笑也。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譚曲雜劄]]|section =譚曲雜劄/09|previous = [[譚曲雜劄/08]]|next = [[譚曲雜劄/10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譚曲雜劄/09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