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續詞餘叢話/卷一/12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續詞餘叢話/卷一/12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p>余嘗謂:『入聲無音,以平、上、去之音為音。北曲多用入韻,反之,即平韻也。』頗與<span class="專名">顧</span>氏入為閏聲之論相合。<span class="專名">顧</span>氏之言曰:『平聲音長,入聲音短。<span class="夾注"><span class="專名">恩壽</span>按:惟其音短,故宜北曲。</span>平聲字多,入聲字少。長者多,短者少,此天地自然之理也,故入聲之部,合之三聲,但有其四。<span class="夾注">原註:「見<span class="書名">古音表</span>。」</span>而五方之音,或有或無,尚不能齊,必欲以配三聲,或以其無是聲也而削之,<span class="夾注">原註:「<span class="專名">元</span><span class="專名">周德清</span><span class="書名">中原音韻</span>併作三聲。」</span>則均之不遠矣。<span class="書名">詩</span>三百篇中,亦往往用入聲之字。其入與入為韻者,什之七八;入與平、上、去為韻者,什之三。<span class="夾注"><span class="專名">恩壽</span>按:曲之四聲併協者,實權輿是。</span>以其什之七,而知古人未嘗無入聲也;以其什之三,而知入聲可轉為三聲也。<span class="夾注"><span class="專名">恩壽</span>按:詞中入可作平,已成定例,曲則可作三聲,此詞、曲分寬、嚴處。</span>故入聲,聲之閏也,猶五音之有變宮、變徵而為七也。』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續詞餘叢話]]|section =續詞餘叢話/卷一/12|previous = [[續詞餘叢話/卷一/11]]|next = [[續詞餘叢話/卷一/13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續詞餘叢話/卷一/12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