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234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234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《樂府雜錄》云:「明皇朝,有韋青,本是士人,嘗有詩:『三代主綸誥,一身能唱歌。』官至將軍。開元中,內人有許和子者,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,選入宮,即以永新名之,籍于宜春院。既美且慧,善歌,能變新聲。明皇嘗獨召李謩吹笛逐其歌,曲終管裂,其妙如此。一日,賜大酺于勤政樓,觀者數千萬眾,諠譁聚語,莫得魚龍百戲之音。上怒,欲罷宴。高力士請:『命永新出樓歌一曲,必可止諠。』上從之。永新乃撩鬢舉袂,直奏曼聲,至是廣場寂寂,若無一人。洎漁陽之亂,六宮星散,永新為一士人所得。韋青避地廣陵,日夜憑闌于上河之上,忽聞舟中奏〈水調〉者,曰:『此永新歌也。』乃登舟,與永新對泣久之。青始亦晦其事。後士人卒,與其母之京師,竟歿于風塵。」此一事也。又云:「大曆中有才人張紅紅者,與其父歌於衢路丏食,過將軍韋青所居。<span class="注">在昭國坊南門裏。</span>青於街牖中聞其歌者喉音寥亮,仍有眉首,即納為姬。其父舍於後戶,優給之。乃自傳其藝,穎悟絕倫。嘗有樂工自撰歌,即古〈長命西河女〉也,加減其節奏,頗有新聲。未進聞,先侑歌於青。青召紅紅於屏風後聽之,紅紅乃以小豆數合記其拍。樂工歌罷,青入問紅紅何如,云:『已得矣。』青出云:『有女弟子久曾歌此,非新曲也。』即令隔屏風歌之,一聲不失。樂工大驚異,遂請相見,云:『此曲先有一聲不穩,今已正矣。』尋達上聽。翌日,召入宜春院,寵澤隆異,尋為才人。一日,內史奏:『韋青卒。』上告紅紅,乃咽嗚奏云:『妾本風塵丏者,一旦老父死有所歸,致身入內,皆自韋青。妾不忍忘其恩。』乃一慟而絕。上嘉嘆之,即贈昭儀。」此又一事也。汪廷訥作《廣陵月》雜劇,以張紅紅、許永新為一人,名為張永新,又以樂工為李龜年。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234|previous = [[劇說/233]]|next= [[劇說/235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234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