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172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172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湯來賀云:「先年樂府如《五福》、《百順》、《四德》、《十義》、《躍鯉》、《臥冰》之類,皆取古人之善行譜為傳奇,播諸聲容,使兒童﹑婦女見而樂之,皆有所向慕而思為善事,則是飲食歌舞,俱有益於風化,古人之用心如此,何其厚也。自元人王實甫、關漢卿作俑為《西廂》,其字句音節,足以動人,而後世淫詞紛紛繼作。然聞萬曆中年,家庭之間猶相戒演此。近日若《紅梅》、《桃花》、《玉簪》、《綠袍》等記,不啻百種,皆杜撰詭名,絕無古事可考,且意俱相同,毫無可喜,徒創此以導邪,予不識其何心也。」見《內省齋文集》。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172|previous = [[劇說/171]]|next= [[劇說/173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172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