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069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069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《西廂記》始於董解元,固矣。乃《武林舊事》雜劇中有《鶯鶯六么》,則在董解元之前。《錄鬼簿》王實甫有《崔鶯鶯待月西廂記》,同時睢景臣有《鶯鶯牡丹記》。王實甫止有四卷,至草橋店夢鶯鶯而止,其後乃關漢卿所續。詳見《曲藻》及《南濠詩話》。李日華改實甫北曲為南曲,所謂《南西廂》,今梨園演唱者是也。王實甫全依董解元,惟董以敵賊下書者為法聰,實甫改為惠明。關所續亦依於董,惟董以張珙用法聰之謀,攜鶯奔於杜太守處,關所續則杜來普救寺也。日華南曲則一沿王、關耳。傖父漫譏漢卿所續之非,蓋未見董詞也。查伊璜以關所續未善,更作《續西廂》四折,大概仍用董、關,而增以應制、賦詩,即用《待月西廂》之句,又夫人欲以紅娘配鄭恆,紅娘不許而欲自縊。事皆蛇足,曲亦村拙,遠不及漢卿矣。碧蕉軒主人作《不了緣》四折,則本「自從別後減容光」一詩而作也。崔已嫁鄭恆,張生落魄歸來,復尋蕭寺訪鶯鶯,不可復見。情詞悽楚,意境蒼涼,勝於查氏所續遠甚,董、關而外,固不可少此別調也。明人又有《續西廂昇仙記》,序稱盱江韻客所撰,謂紅娘成佛,而寫鶯鶯之妬。鄭恆訴于陰宮,鬼使擒鶯,紅來救之。意在懲淫、勸善,但詞意未能雅妙耳。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069|previous = [[劇說/068]]|next= [[劇說/070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069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