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051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051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《西河詞話》云:「古歌舞不相合,歌者不舞,舞者不歌。即舞曲中詞,亦不必與舞者搬演照應。自唐人作<span class="牌">柘枝詞</span>、<span class="牌">蓮花鏇歌</span>,則舞者所執,與歌者所措詞,稍稍相應,然無事實也。宋末有安定郡王趙令畤者,始作《商調鼓子詞》,譜《西廂傳奇》,則純以事實譜詞曲間,然猶無演白也。至金章宗朝,董解元,不知何人,實作《西廂搊彈詞》,則有白有曲,專以一人搊彈並念唱之。嗣後金作清樂,仿遼時大樂之製,有所謂「連廂詞」者,則帶唱帶演,以司唱一人、琵琶一人、笙一人、笛一人,列坐唱詞,而復以男名末泥、女名旦兒者,並雜色人等,入句欄扮演,隨唱詞作舉止,如「參了菩薩」,則末泥祇揖,「只將花笑撚」則旦兒撚花類。北人至今謂之「連廂」,曰「打連廂」,「唱連廂」,又曰「連廂搬演」。大抵連四廂舞人而演其曲,故云。然猶舞者不唱,唱者不舞,與古人舞法無以異也。至元人造「曲」,則歌舞合作一人,使句欄舞者自司歌唱,而第設笙、笛、琵琶以和其曲,每入場,以四折為度,謂之「雜劇」。其有連數雜劇而通譜一事,或一劇,或二劇,或三、四、五劇,名為「院本」。《西廂》者,合五劇而譜一事者也,然其時司唱猶屬一人,仿連廂之法,不能遽變。往先司馬從寧庶人處得《連廂詞例》,謂:『司唱一人,代句欄舞人執唱。』其曰「代唱」,即已逗句欄舞人自唱之意。但唱者止二人,末泥主男唱,旦兒主女唱也。若雜色入場,第有白無唱,謂之「賓白」。「賓」與「主」對,以說白在賓,而唱者自有主也。至元末明初,改北曲為南曲,則雜色人皆唱,不分賓主矣。少時觀《西廂記》,見一劇末必有<span class="牌">絡絲娘煞尾</span>一曲,於演扮人下場後復唱,且復念正名四句,此是誰唱,誰念。至末劇扮演人唱<span class="牌">清江引</span>曲齊下場後,復有<span class="牌">隨煞</span>一曲,正名四句,總目四句,俱不能解唱者、念者之人。及得《連廂詞例》,則司唱者在坐間,不在場上,故雖變雜劇,猶存坐間代唱之意。」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051|previous = [[劇說/050]]|next= [[劇說/052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051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