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034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034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嘉、隆間,松江何元朗畜家僮習唱,一時優伶倶避舍,然所唱倶北詞,尚得蒜酪遺風。何又教女鬟數人,倶善北曲,為南教坊頓仁所賞。頓隨武宗入京,盡傳北方遺音,獨歩東南。暮年流落,無復知其伎者。其論曲,謂「南曲簫管,謂之『唱調』,不入弦索,不可入譜。」沈吏部《南九宮譜》盛行,而北九宮反無人問。頓老又云:「弦索九宮,或用滾弦,或用花和、大和,釤弦皆有定則,若南九宮,無定則可依。且笛管稍長短其聲,便可就板。弦索若多一彈,少一彈,即𠁭板矣。」吳下以三弦合南曲,而又以簫管叶之,此唐人所云「錦襖上著簑衣」也。簫管可入北詞,而弦索不入南詞,蓋南曲不仗弦節奏也。北詞中亦有不叶弦索者,如鄭德輝、王實甫,間亦不免。元人多嫻北調,而不及南音。成、弘間,沈青門、陳大聲輩,南詞宗匠。同時康對山、王渼陂,倶以北擅場。王初學填詞,先延名師,學唱三年而後出手。章丘李太常中麓,亦以填詞名,與康、王交,而不嫻度曲,如所作《寶劍記》,生硬不諧,且不知南曲之有入聲,自以《中原音韻》叶之,以致見誚吳儂。同時惟馮海桴差為當行。此外吳中詞人,如唐伯虎、祝枝山、梁伯龍、張伯起輩,縱有才情,倶非本色矣。今傳誦南曲,如〈東風轉歳華〉,云是元人高則誠,不知乃陳大聲與徐髯翁聨句也。陳名鐸,號秋碧,大聲其字也,金陵人,官指揮使。<span class="注">節録《蝸亭雜訂》</span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034|previous = [[劇說/033]]|next= [[劇說/035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034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