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劇說/029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劇說/029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《筆麈》云:「杜佑曰:『「窟儡子」,亦曰「傀磊子」,本喪樂也。漢末始用之於嘉會,北齊高緯尤好之。』今俗懸絲而戲,謂之『偶人』,亦傀儡之屬也。又有以手持其末,出之幃帳之上,則正謂之『窟儡子』矣。」又云:「漢有魚龍百戲。齊、梁以來,謂之『散樂』。樂有『舞盤伎』、『舞輪伎』、『長蹻伎』、『跳劍伎』、『吞劍伎』、『擲倒伎』,今教坊百戲,大率有之,惟擲倒不知何法,疑即『翻金斗』。『翻金斗』字義,起于趙簡子之殺中山王。以頭委地,而翻身跳過,謂之『金斗』。」按:今之演劇者,以頭委地,用手代足,憑虛而行,或縱或跳,旋起旋側,其捷如猿,其疾如鳥,令見者目炫心驚,蓋即古人擲倒伎也。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劇說]]|section=劇說/029|previous = [[劇說/028]]|next= [[劇說/030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劇說/029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