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 列朝詩集小傳/甲集/葉饒州砥/書徐布政賁詩後 的原始碼
出自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
←
列朝詩集小傳/甲集/葉饒州砥/書徐布政賁詩後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管理員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<h3 class="th3a"><span class="條題"><span class="注">補遺</span> 書徐布政賁詩後</span></h3> <p class="附傳">余錄幼文詩,採吳人張習集後記錄,撮為小傳。引據衍公呂敏題畫之語,辨證紀年之誤。是時僑居吳門,攜書不多,聊引其端,而未及詳考也。載觀高、張二集,高有答余新鄭詩云:『君初隨例詣闕下,有旨謫徙鍾離城。異郷何人恤患難,喜有楊子兼徐卿。去年聖恩念逐客,特賜抆拭加朝纓。初春天子下明詔,辭謝不得來南京。』楊,即孟載也;余,則永嘉余堯臣,北郭十友之一。蓋三人同受淮張辟為掾屬,吳亡例謫臨濠,洪武二年放歸,余主新鄭簿,楊知滎陽縣,徐未知何官,當亦此時銓授,而季迪徵修元史,正在南京,得相贈答也。楊有『夢綠軒詩序』云:『余與徐君幼文,同謫鍾離,結屋四楹,幼文居東楹,余居西楹。』詩云:『去年吳城正酣戰,卻倚危樓望蔥蒨。今年放逐到長淮,萬綠時於夢中見。』則楊、徐謫濠,在吳亡之次年;其赦除,在洪武二年,歷歷可考。而張習以為吳亡後,幼文隱居蜀山,洪武七年,用薦起家,習自謂得諸故老傳聞,其入朝死獄之年,一一舛誤。『姑蘇志』於孟載傳,記其謫濠事,而幼文傳略同,張習都無辨證,遊寓中又不為堯臣立傳,志成於弘治間大儒,而記載闕略如此。文獻無徵,不獨吳故也。余撰此集,倣元好問『中州』故事,用為正史發端,搜摭考訂,頗有次第。十月之交,不戒於火,三百年琬琰盡矣。劫火秦灰,斯文蕩然。行且瘞硯冢筆,以答天戒。繙閱幼文之集,戚戚心動,謹書其後,以告世之君子,或亦為撫卷而三歎也。庚寅嘉平月再望,蒙叟謙益書於絳雲餘燼室。</p> <noinclude> {{header|title = [[列朝詩集小傳/甲集]]|section= 甲集/葉饒州砥/書徐布政賁詩後|previous = [[列朝詩集小傳/甲集/葉饒州砥|葉饒州砥]]|next = [[列朝詩集小傳/甲集/葉饒州砥/邵處士亨貞|邵處士亨貞]]}} </noinclude>
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:
模板:Header
(
檢視原始碼
)
返回到「
列朝詩集小傳/甲集/葉饒州砥/書徐布政賁詩後
」。
導覽選單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頁面操作
頁面
討論
更多
工具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搜尋
工具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